全市共计挽回玉米2.62亿公斤,新增总产值3.14亿元(按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亩挽回36.75公斤,1.2元/公斤),实现了虫口夺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首先,2009年玉米螟防控工作安排
依据今年玉米在我市粮食作物中所占比重和玉米螟在我市大部分旗县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块重发生的实际,市农牧业局年初提出在完成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玉米主要有害生物治理项目”的同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玉米螟大面积防控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各级农牧业部门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目标之中。各旗县区按照市**要求,本着“先重后轻、连片**、逐年扩展、保证防效”和“**虫害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原则,全市切实加大了玉米螟防工作。特别要求“玉米高产创建地块要采取统一**,高产示范地块周边的玉米田、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高产展示田、万亩集中连片示范田的玉米螟**率要达到100%”。
其次,项目区**情况
项目区在综合应用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市植保站组织购进白僵菌粉300公斤,控制面积10万亩;赤眼蜂卡500张,控制面积1万亩;毒死蜱·氯菊颗粒剂48吨,控制面积10万亩。根据玉米螟不同虫态的发生时期选择*佳防控方法对其进行侵染、寄生和**。到7月10日,项目区共完成**任务21万亩次,辐射带动面积达240万亩。
项目区共增加产量594万公斤,新增产值712.8万元。扣除项目总投入40万元,纯增效益672.8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16.82(按平均亩产750公斤、玉米价格1.2元/公斤计算)。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实现了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
再次,大面积**情况
在大面积**方面,2009年全市玉米螟发生面积为932.1万亩,大面积绿色防控面积712.8万亩。其中:白僵菌封垛控制面积135万亩;应用毒死蜱·氯菊颗粒剂400吨,3%辛硫磷颗粒剂100吨,控制面积100万亩;各乡镇投放辛硫磷、****磷、****等高效低毒农药约300余吨,采取自制颗粒剂和心叶**向**的方法防控玉米螟,完成防控面积600余万亩。
据各旗县区和市植保站9月份调查,大面积防控区玉米螟危害率平均为8.9%,非防控区危害率平均为31.8%。平均防效为72%。防控区产量损失率平均为2.86%,非防控区产量损失率平均为10.21%,共计挽回玉米2.62亿公斤,新增总产值3.14亿元,扣出防控成本1782万元,新增产值2.96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6.6。
*后, 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行政推动。
在市**的统一部署下,今年全市各级农牧业部门都将玉米螟**工作列为重点并纳入工作实绩考核目标。各旗县区领导亲自落实**任务和相关协调工作;乡镇和村屯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防虫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等具体工作,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为玉米螟大面积**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
二、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提高群众防螟意识。在玉米螟**的关键时期,各旗县区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新闻媒体及播放专题片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玉米螟危害损失的严重性、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和以村为单位统一进行**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多数群众主动出资出劳,参与和支持玉米螟**工作的开展。
三、早安排、早部署,保**进度和**效果。
按照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和全区植保工作会议要求,各旗县区从春季开始就积极筹措防控资金,购置防控药剂。按照“先重后轻、连片**、逐年扩展、保证防效”和“防控虫害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原则,积极组织群众进行防控。
四、抓好玉米螟无害化防控示范,带动全市防螟工作大面积开展。
2009年,通辽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玉米螟防控列为为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玉米主要有害生物治理方案》要求,市植保植检站今年开鲁县、奈曼建立了3个玉米螟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40万亩。示范区以推广应用白僵菌封垛、田间释放赤眼蜂和毒死蜱·氯菊颗粒剂灌心叶等技术为主,通过对玉米螟进行浸染、诱杀、寄生和**,实行了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
五、加强植保技术服务,为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一是各地充分发挥植保工程项目功能,对玉米螟发育进度进行观察,提高了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程度,确定了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时间;二是加强了技术培训和指导,保证了防控技术及时准确应用。仅市站就举办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专题培训班14期,为旗县区和示范乡镇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制做防控技术专题片2期,并在各旗县区电视台和重点乡镇播放。各旗县区和乡镇也都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防螟一线,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强现场防控技术指导。为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