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服务热线

400-85-29888
在线交谈 在线交谈
wx

关注食品招商

预制菜企业都活不下去了,伊利、蒙牛哪儿来的勇气抢生意?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0:24 浏览: 次 移动端

跨界的都是勇士,既然乘兴而来,也请不要败兴而归,尽量给预制菜行业带来一些信心。

01.跨界布局冻品,生意没那么简单

乳业进入至暗时刻后,乳企们都在寻找突破之举。9月初,蒙牛、伊利双双宣布入局冻品领域。

先是蒙牛冰品事业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全季新品发布会”,一口气发布了近百款SKU,产品包括冷冻羊牛肉、海鲜、水饺等主食,以及与三全食品合作的专属订制品等。未来,这些产品将在蒙牛旗下的冰鲜食材连锁超市“冷冰器”售卖。

值得一提的是,“冷冰器”并非新品牌,而是蒙牛早在四年前就已开始布局,据悉已在全国开出近1600家店,主要分布在社区内。店内除了提供冰淇淋,还包括火锅食材、冻鲜食材、预制菜等。不同的是,冷冰器以前卖的冷冻食品,除了冰淇淋,其他并非蒙牛自产。此次则是蒙牛直接下场生产冻品。

与蒙牛同期,伊利宣布与冻品上市公司海欣食品达成战略合作,表示双方将通过伊利冷饮的零售网络,销售海欣食品的多款产品。据悉,两家公司还分别在成召开了西南大区客户启动大会,有伊利冷饮的经销商告诉内参君,自己所在区域虽然还没有接到正式文件通知,但部分经销商已经接到了业务的口头通知。

他还透露,事实上,伊利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试水冻品生意。当时,伊利选择的合作对象是海霸王 ,没过多久,海霸王因“猪肉水饺里掺了鸡鸭肉成分”陷入负面舆论后,合作随即也被叫停。今年重新试水,伊利选择了跟海欣食品合作。

“相当于伊利是一个大分销商,从海欣拿到产品后卖给自己的冰品经销商”,据该经销商介绍,伊利试水的方式较蒙牛更轻量化,“产品不带伊利商标,后期态势变好,伊利肯定会自己生产”。

伊利、蒙牛加码冻品生意,虽在情理之中,但也让不少业内人士颇感意外。冷冻食品近几年借着预制菜的概念成为风口行业之一,但与两乳企的千亿规模相比,冻品行业不仅内卷且分散,行业内仅安井食品一家公司体量超过百亿,存在更多的是中小企业。

比如,两家此次合作的三全和海欣,去年的收入分别为70.56亿、17.16亿,体量与伊利蒙牛相去甚远。再加上行业的同质化内卷程度并不输乳业,很难说两乳业巨头短期内能在冻品赛道找到所谓第二增长曲线。

在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伊利蒙牛此番切入冻品赛道,主要还是为乳业生意服务。原奶过剩,C端消费不足,乳企近年都在发力B端餐饮、烘焙赛道,在现制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伊利蒙牛有冷链和渠道上的优势,介入冷冻食品赛道,主要还是想更深地扎进B端渠道,并在未来通过这些渠道将更多的乳品以现制的方式销售出去。”宋亮表示。

这种方式行不行得通,当下很难评。不过,选择与三全、海欣等第三方企业合作,可以看出两家乳业巨头都在尽力控制试错成本。

大环境不利,开拓新业务变得更加艰难,这对于上调了盈利优先级的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内参君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统一为加码预制菜业务,于去年下半年高薪从三全和思念挖来了不少人到开小灶团队。但从去年到今年,该业务表现并不理想,几个月前,团队解散了不少人。“一个月卖100万的货,花300万的费用,要经销商没经销商,要渠道没渠道,公司肯定不会一直养着。”该知情人表示。

02.虽活得艰难,但预制菜“必须”前行

虽然跨界不易,但总有公司前赴后继。除了伊利、蒙牛,五芳斋、锅圈两家上市公司也在近期宣布发力冻品及预制菜相关赛道。

其中,五芳斋表示将在武汉新建速冻米面制品生产基地,赋能公司第二增长曲线。锅圈则在火锅食材店之外,又开了一批名叫“锅圈肴肴领鲜”的预制菜连锁店,主要售卖家常小炒、家宴大菜、秘制烤肉、煎炸小吃等预制食材。“锅圈肴肴领鲜”主打社区小店,专门开在菜市场,模式和定位看起来跟味知香有些类似。

看起来,预制菜虽然在消费端被掺进了不少负面情绪和偏见,但不少大企业仍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入局,更宏观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企查查向内参君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起,预制菜相关企业(仅统计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品牌产品包含关键词预制菜、预制食品、半成品食品的企业)注册量呈大幅增长态势。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7312家相关企业,其中,今年前8个月注册量就达到6810家,远超去年全年4202家注册水平。

这个数据走势,与舆论的走势似乎并不一致。去年9月,因为进校园事件,预制菜成了全网抵制的对象,而消费者的抵制情绪并未在短时间内消退。甚至直到目前,社交媒体上仍充斥着不少对预制菜的负面情绪和言论;“打工人逃离预制菜攻略”也成了热门帖子。

经济下行,再叠加这种持续性的抵制、怀疑情绪,直接影响到了那些主打C端市场的预制菜企业的生存境况。

近日,内参君通过访问、第三方平台查询等方式,发现前几年备受资本和市场青睐的几家新型预制菜企业今年生存状态都不甚理想,有的品牌甚至已经“消失”,存活下来的也做了大幅度收缩,勉强保命。

以烹烹袋、寻味狮、麦子妈、珍味小梅园等品牌为例,这几个品牌均成立于2020年左右,从线上起家,成长于预制菜的风口期,均拿下过多轮融资,且多次被各平台的头部主播带货。但如今,烹烹袋、寻味狮已“查无此牌”,其中,烹烹袋早在去年舆论爆发之前就曝出停产。

而源码和天图资本投资的寻味狮,今年也在各大电商平台看不到踪影。工商信息还显示,该品牌的主体公司“北京丛林漫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发生了经营范围变更,预包装食品销售、冷藏冷冻食品等类目被剔除。

麦子妈、珍味小梅园仍在几个电商平台正常售卖,但销量较好的几款产品客单价都不高。另外,公司一度发力的预制菜社区店模式也未跑通。其中,麦子妈在江浙地区一度开出自营门店18家,但如今第三方平台信息显示,只剩温州一家门店在正常经营。

相对而言,规模更大的珍味小梅园线下专营店在2022年底达到80多家,2023年5月在一次行业大会上,内参君与其创始人浦文明交流时,他表示珍味小梅园要走出上海,目标是能在当年突破100家。但目前,窄门餐眼的zui数据显示,珍味小梅园的预制菜专营店只剩40家,且全部分布在上海。

关于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珍味小梅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整个大环境不好,我们也不便对外分享业务”,另外,其坦言“真的很难、情况不是特别好”。

事实上,不光是新兴品牌,上市公司的处境也颇为艰难,几乎都面临着增长难题。在内参君此前统计的13家预制菜企业中,仅有3家企业在上半年实现了收入增长,前几年一直保持着高双位数增长的安井食品和千味央厨增速也降至个位数。同样主打C端社区店的味知香更惨,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21.53%、43.37%,关闭门店一百多家。

虽然艰难,但值得庆幸的是,一直有新鲜的力量在进入这个领域。目前预制菜行业的zui大阻碍,似乎仍然是消费者教育,这也是当下主流企业做得不足的地方。在8月份的方便食品大会上,中国方便食品协会的孟素荷理事长提到,预制菜要想好好发展,必须加大消费者教育,相关企业更不能因为舆论选择回避。

来源:食品内参

2024第34届中国(郑州)糖酒食品交易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信息如无特别声明则源自于网络,我网站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只供参考之用,网站特此声明,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感谢您对于食品招商网的支持和关注!

相关企业推荐

食品招商网-专业的食品招商、食品代理服务平台,全方位满足食品企业各类需求。

版权所有:食品招商网 | 客服电话:400-85-29888 | 法律顾问:班固律师事务所 刘镕诚律师 | 备案:京ICP备08010544号-3 | 违法和不良信息投诉举报 举报电话:400-85-29888

Copyright © 2009-2024 sp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10597号

客服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链接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