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毒生姜”、“毒竹笋”、“毒鱼干”……谈到食品安全,我们说的最多的是多少有“毒”食品被我们不知不觉吃进肚里,但是,比起那些加引号的毒,如果真的吃到可以上瘾的毒,是不是更加可怕?
近日,“餐厅用罂粟壳调味,引食客上瘾”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众所周知,罂粟是毒品的原材料,是世界严格控制的产物,然而这让人闻之色变的“死亡之花”的果壳怎么会走上我们的餐桌呢?
有报道称,饭馆使用罂粟壳调味,并有业内人士爆料,“汤面、烧烤、火锅店里添加大烟壳情况较多,多用粉末状,这样不仅能提鲜,让食客上瘾,更不易察觉。而大烟壳粉末在北京很多批发市场均有售。”这样的说法,让消费者们不寒而栗。
在物质充盈的当今,不少人都会选择在外面的饭馆消费,享受大厨做出的不一样的美味。特别是在夏季,避开自家闷热的厨房,走进凉爽的餐厅享受美食,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罂粟壳入菜这样的消息传出,让在闷热的天也散发出丝丝寒冷……
有人会质疑,罂粟壳真的有毒吗?罂粟不是还可以入药吗?那么,大家对罂粟壳入药、入膳了解多少呢?
我们先来说说罂粟壳的药用价值。《本草发挥》中对罂粟壳药用价值的记载显示,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镇痛、催眠、呼吸抑制与镇咳等作用;其次对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比如还可以治疗便秘。
关于食疗,我国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人习惯将中药材与食物结合起来食用,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虽然是这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罂粟壳等同于一般的中草药。罂粟壳可以入药,但是如果食用罂粟壳可是犯法的!
我国的多地禁毒条例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禁止添加罂粟壳!拿今年今年3月1日的《重庆市禁毒条例》为例。条款中对商家为招揽顾客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作了明确禁止,并规定:在出售的食品、饮料等食物中掺入罂粟壳、罂粟籽和其他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可责令停业整顿一至三个月;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经整顿仍不改正的,对业主和单位直接负责的经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实行劳动教养。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大对餐饮消费环节“违法添加”的检查力度,将矛头直指在火锅中添加罂粟壳等违法行为。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也将对食物中可添加的中药材种类进行了规范。
由此可知,罂粟壳出现在餐桌上,已经不是行业秘密。除了依靠相关部门的严查之外,中国食品招商网在此也提醒消费者注意消费,并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辨识罂粟壳,以防止在饭馆饭菜中吃出毒却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