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起起伏伏,几经波折还没找到下家的汇源对舆论不满,似是要打个翻身仗。
5月11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食品”)发布声明,称“多家媒体/自媒体在网络平台发布多篇针对汇源果汁的唱衰及不实言论”,包括但不限于“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悲剧”等。
汇源食品认为,这些言论不仅对其品牌声誉带来损害,也伤害到了创始人朱新礼,已由公司法务部门、代理律师协助启动司法程序。
“唱衰论”何起
事实上,对于已经经历过破产重组、高层被辞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果汁”)来说,这些所谓的“谣言”并非空穴来风。
汇源果汁于2007年登陆港交所,也曾辉煌一时。其财报显示,汇源果汁2007年度营业收入达26.563亿元,较2006年上升28.6%。同时,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量在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的市场份额分别达42.6%及39.6%,位列榜首。
2008年,有消息传出可口可乐欲收购汇源果汁,然而此次收购并未成功,汇源果汁的经营也开始出现下滑,朱新礼曾公开对此表示遗憾,称“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公司了”。
短短几年间,汇源果汁不仅出现连续亏损,还在2013年到2018年期间连换4位总裁,经营不善叠加管理混乱,汇源果汁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2020年2月,朱新礼父女退出上市公司董事会,一年之后,香港联交所宣布取消汇源果汁的上市地位。
2021年6月1日,北京破产法庭一份公告显示已经对汇源果汁启动预重整,临时管理人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拟在汇源食品预重整期间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人,促进汇源果汁预重整顺利转入重整程序。
所谓预重整,是指在企业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前,债务人与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提前协商重组计划,以提高重整效率和成功率的一种机制,通常作为破产重整的前置程序。
同年6月24日,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盛资产”)宣布,将作为重整投资人投入16亿元资金,成为控股股东。自此,汇源集团分为两部分:?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集团”)和汇源食品。汇源集团拥有原汇源果汁的所有商标及品牌所有权,销售渠道,及部分生产设备;汇源食品则拥有全部的果园种植基地以及大部分生产线,二者“分家但则不分家产”。
根据文盛资产的规划,要将汇源集团股权注入到“鹏欣系”旗下上市公司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中水务”)中,实现曲线A股上市。在国中水务传统水务业务增长承压的背景下,文盛资产此举也是为了帮助国中水务获得优质资产,扭转资本困局。
然而,由于此次交易标的股权仍处于冻结状态,存在限制转让的情形,2025年4月,国中水务发公告宣布该项重大资产重组终止,行业内认为汇源集团机遇全失,陆续传出汇源集团被资本“戏耍”的声音。
债务问题缠身
从汇源集团的账面来看,它的经营状况确有蒸蒸日上的趋势。
汇源集团由于近几年对销售渠道进行了调整,也因此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例如,当时的执行总裁咸晓芳就制定了“3年冲击百亿目标”战略,在2022年上半年电商渠道的销售额也实现了300%的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下半年,汇源集团收入约为6亿元,净利润亏损8亿元;2023年,汇源集团恢复造血能力,收入增至约5亿元,毛利率提升了7个百分点,达到8%,同时实现净利润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9亿元;2024年具体的营收数据暂未公开披露。
汇源集团称,自2022年重整成功以来,该企业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并持续向善,前不久还获得知名第三方机构认证的“100%果汁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
然而,公众视野的另一面,汇源集团的债务状况却不乐观。
企查查显示,截至5月13日,汇源集团自身风险达244条,包括司法诉讼233条,监管措施1条,税务风险9条,经营风险1条。近一月,汇源食品新增自身风险9条。此外,汇源集团存在失信被执行人等高风险信息共84条,存在终本案件等中风险信息共102条。
其中,在“失信被执行人”司法诉讼案件中,涉案金额约13亿元;在“被执行人”司法诉讼案件中,涉案金额约28亿元;在终本案件中,汇源集团未履行金额约1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廊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河支行向法院申请分别对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朱新礼、汇源生态产业钟祥发展有限公司强制执行,要求前述企业及相关个体给付申请人约3.17亿元及利息。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其行为具体情形未“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情形。企查查显示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
可以说,即使汇源集团已经实现盈利,短时间内,这家企业也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距离“东山再起”更是有一段距离。
当前,极致内卷的饮料市场也给汇源集团的发展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一方面,大窑汽水、果子熟了等区域黑马通过渠道下沉以及差异化定位,从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饮料市场中抢夺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及客户群体。
另一方面,从传统饮料企业到新兴企业,陆续推出无糖饮料、功能性饮料、植物基饮品等新兴产品,价格也持续内卷。现制茶饮和咖饮的“价格战”与“加盟战”更是改变了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预包装饮品的受欢迎程度大打折扣。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严重缺乏资金的汇源集团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投入研发、改进销售渠道。汇源集团目前已经意识到线上渠道的重要性,现正通过直播电商的方式售卖,然而,这家年长的“国民饮料”企业距离“百亿营收”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尽快引入新鲜血液实现破局。
《中国企业报》就汇源食品和汇源集团的下一步动作向他们发出采访需求,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