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中国高铁、中国汽车......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但你是否知道,中国牛奶,也正在比肩世界第一?
近日,蒙牛制作的一支短片在全网刷屏,引起众多网友热议点赞。在微博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4.9亿次,讨论量超74万,并持续引发热议。
画面中,蒙牛自信宣告消费者,在看不见的角度,中国牛奶在悄悄努力,品质已经达到世界标准。多位院士、明星大V纷纷发声,为中国牛奶打call。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蒙牛用短片勾勒出中国乳业不断升级、赶超世界的奋进之路。
中国牛奶是否真的已经具备比肩世界一流的品质?蒙牛在硬核发声背后都做了哪些努力?从乳业大国迈向乳业强国,中国牛奶的底气何在?
1、中国牛奶,能否等于世界标准?
中国乳品真的达到了世界标准吗?
从行业端口来看,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乳制品市场,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等维度取得了显著进步,与世界差距越来越小。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乳企不断丰富产品线,涵盖液态奶、奶酪、黄油、奶粉等多个品类,并在细分赛道持续发力,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功能的需求,例如针对亚洲人乳糖不耐受推出零乳糖牛奶等。
技术创新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智能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正加速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例如,基因编辑与分子标记技术已被用于奶牛遗传育种;蒙牛自主研发的M8系列益生菌株,更填补了母乳源双歧杆菌在国内的空白。
然而,在消费者认知角度,对于中国乳业发展的感知程度远没有这么深刻。他们更关心产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品质是否能真正比肩国际 ——
这些朴素的需求,恰恰是横在 “行业进步” 与 “消费认知” 之间的鸿沟。也因此成为蒙牛在中国品牌日发布这支短片的核心契机。
1、打破乳业认知壁垒,从“安全焦虑”到“品质自信”的行业跃迁
中国乳业已跨越“安全信任”阶段,但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认知仍停留在“基础营养品”上,对中国牛奶高端化、国际化的品质价值感知不足,对“进口牛奶更安全”认知尚未完全扭转。在小红书上,推荐进口牛奶的相关笔记就有14万+篇之多。
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头羊,蒙牛在“中国品牌日”发布的短片里,将6.5亿次检测,蒙牛液态乳产品率先通过欧盟认证,原奶平均菌落数高于欧盟标准等硬核指标融入画面,用数字击穿“国产不如进口”的刻板印象;借助沙漠牧场航拍,首座灯塔工厂等画面,将抽象品质转化为可视化的场景,直观展现品质优势。
此次发布的短片,不仅是一次品牌传播,更是一场系统性重构消费者认知的信任工程。
蒙牛以“中国牛奶=世界品质”为核心主张,通过数据化、场景化、权威化的三重叙事,用极具画面感的镜头语言和具象化的数据,展现中国牛奶在奶源、质检、标准等维度上的突破和进展,将中国牛奶的品质优势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现给消费者,打破认知壁垒,重构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度。
短片跳出传统广告的情感煽动,以数据为矛、场景为盾,将品质从抽象概念变为可验证事实。蒙牛通过牧场端、工厂端和认证端的硬核证据,将品牌品质升维为行业标杆。
2、从源头到标准认证,中国乳业已经走在世界舞台!
短片从多个维度展示了蒙牛如何锻造中国牛奶的高品质。
首先是高标准生态牧场。蒙牛的沙漠有机牧场位于北纬40°41′黄金维度带,周边80公里生态隔离带的设置,隔绝外界污染,为奶牛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从源头保证奶源的高品质。
其次是融汇众多高精尖技术的现代工厂。蒙牛宁夏工厂是全球首座液态奶全数智化工厂,以及中国乳业首座
“灯塔工厂”,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是极具含金量的认证。蒙牛九大品类全部获得欧盟标准认证,这是对蒙牛品质的高度认可,也证明了中国牛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此外,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标准,蒙牛不断推动中国乳业与世界标准接轨,进一步缩小差距。
3、携手顶级IP,彰显世界品牌影响力
最后,短片通过国家工程和全球赛事加持品牌声量。
自2003年中国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以来,蒙牛已连续22年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伴随大国深空探索脚步越发铿锵有力,蒙牛“天生要强”的品牌精神与飞天梦同频共振,响彻寰宇。
体育赛场是蒙牛践行品牌长期主义的另一块高地。2018年以来,蒙牛成为世界杯全球赞助商和NBA合作伙伴,并在2019年获选唯一赞助奥运会的中国快消品牌。以“奥运精神”赋能品牌高度,呼应“世界品质”主张,这不仅是蒙牛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行动,也是向14亿国人表露心迹的短片诉求。
此外,蒙牛还联合院士、明星发声,形成“权威背书+大众情感”的双重传播矩阵,开创了品质信任营销的新范式。
2、数年品质深耕,一杯牛奶的强国雄心
过去十余年,新消费浪潮向纵深奔涌,国货品牌加速崛起。作为高频消费的民生领域,乳品行业肩负着振兴国牌,促进全民健康的新使命,而中国乳业也在加速“从乳业大国迈向乳业强国”。
蒙牛此次借短片发声,正是其多年来品质打磨和全球化布局的浓缩呈现。
1、全产业链打磨,构筑品质硬实力
奶源是液态奶产业的基础,其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和市场供应,行业内常说“好牛奶是种出来的”。
为此,蒙牛在乌兰布和沙漠,用十余年时间进行了一场有机革命。通过种下9800万棵沙生植物,打造80公里生态隔离带,蒙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沙漠有机牧场,打造出具有全球示范效应的有机奶源。
牧场不仅为奶牛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品质的终极防线在于严苛的质检体系,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库润数据显示,除口味和口感外,55.3%的乳制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保质期,此外,乳品消费者也很关注产品的成分、品质和原材料。
基于此,蒙牛建立起严格的质检体系,全链条实施“1643”天穹质量管理模式,以20余年4Q质量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为基础,融合国际先进标准,形成乳业全链条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对原奶、半成品、成品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检测,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高品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乳制品,用数据证明安全不是新闻,而是日常。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乳品行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而智能工厂更是乳企现代化的核心战场。
多年来,蒙牛持续投入资金和技术,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23年5月,蒙牛在宁夏投产了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也是中国乳业首座
“灯塔工厂”。工厂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不仅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乳企强国的核心在于技术话语权。为了防止被“卡脖子”,蒙牛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乳业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其中,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PC-01菌株等技术,已在儿童奶、鲜奶等领域应用,为整个乳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蒙牛在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乳业在全球乳业舞台上实现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转变。
2、加速全球化布局,从“中国牛”走向“世界牛”
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能输出,而是标准与技术的环环相扣。蒙牛作为中国最具国际视野、最早与国际乳企展开合作交流的企业之一,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布局全球,推动中国乳业走向世界。蒙牛先后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全球年产能超过1400万吨。
凭借其优秀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市场表现,蒙牛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据了解,蒙牛于2021年收购的冰淇淋品牌艾雪,已在东南亚多国斩获领先市场份额,稳居印度尼西亚市场份额第一、菲律宾即食冰淇淋市场份额第二,2024年其销售额预计达30亿元。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蒙牛旗下乳品原料加工企业Burra
Foods和有机婴儿食品品牌“贝拉米”,也正在推进“2B+2C”产品和品牌策略,服务亚太市场消费者。
3、沉浸式互动与品质教育,让中国牛奶融入百姓生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1.5公斤,约合每天114克,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全产业链品质打磨与全球化布局之外,消费者信任的升级不仅需要硬实力支撑,更需通过深度互动与市场教育,提升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认知与信心。
不久前,蒙牛与腾讯视频联合摄制了纪录片《牛奶是部文明史》,从人类文明视角重塑牛奶价值认知,提升社会整体对乳制品的科学理解与消费热情。
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需要眼见为实,蒙牛借助“工厂开放日”活动,为大众搭建信任桥梁。今年3月15日,蒙牛在全国范围内开放超过30家工厂,由厂长亲自接待消费者,面对面分享蒙牛的企业文化、质量文化、世界品质管理等,让消费者直观感受蒙牛的全链条质量管理和世界品质。
3、总结
时值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品牌强国”、“品质兴国”已成为社会共识。当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用行动镌刻出中国名片,也正是行业升级、国力蒸蒸之时。
蒙牛的品质战役,不仅是一场企业的自我证明,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集体跃迁。作为行业领军者,蒙牛正推动中国乳业从“跟随者”向“定义者”转型,引领中国乳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过去信任危机的低谷,到如今在品质上与世界比肩,蒙牛等中国乳企用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中国乳业的辉煌篇章。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蒙牛等企业的带领下,中国乳业将继续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乳业强国”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