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碗方便面到商业帝国的崛起,康师傅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在1992年,一次火车旅程改变了康师傅创始人魏应州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方便面行业的格局。面对当时大陆市场上质量低下的方便面产品,魏应州果断决定在大陆推出更高品质、口感更佳的方便面,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由此诞生。这一产品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掀起了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革命。但康师傅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2013年至2016年间,企业面临了严峻的市场挑战,业绩持续下滑。然而,康师傅凭借品类调整,以及渠道的稳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重振旗鼓,迎来了新的辉煌。
一、从台湾到大陆:一碗方便面改变了命运
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出生于台湾彰化,家族原本从事食用油业务。80年代末,魏氏兄弟在大陆市场嗅到了商机,先后涉足食用油、食品等领域。早期,由于对大陆市场的了解不足,投资项目屡屡失败,魏应州几乎耗尽了4000万的启动资金。
转机来自一次火车旅程,1992年,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从台湾来到大陆,意外开启了一段商业传奇。当时的大陆市场上方便面产品虽已存在,但普遍质量不高,口感单一,魏应州在火车上食用一碗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时,因为泡面太香,吸引了乘客的围观,许多人询问如何才能买到。正是这一幕激发了魏应州的灵感,他意识到大陆市场广阔。
二、一碗面掀起的风暴:红烧牛肉面的横空出世
魏应州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有两类方便面:一类是售价高昂的进口方便面,主要出现在机场和高档酒店,因价格过高,难以被大众接受;另一类则是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售价大多在1元左右,这类方便面配料简单,仅有味精、盐和香辛料的调味粉包。虽然价格亲民,但口感的欠缺使其很难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大陆市场对高质量、口味独特、低价的方便面有着巨大的需求。这使他果断决定放弃原来的业务,专注于方便面市场。
1991年9月,康师傅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入800万美元资金,创立了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经过超过万人的试吃调研,康师傅选择了迎合国人口感的经典“红烧牛肉面”口味。199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诞生。和以往的方便面不同,康师傅的这款产品配有酱包、菜包和粉包,汤底浓郁,面条筋道,价格仅为1.98元,定位亲民。一经上市,虽然zui初市场反应有些冷淡,但随着产品的推广和消费者口碑的积累,这款面很快成为当时的“爆款”。
这个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有一段跌宕起伏的经历。在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上市初期,魏应州兄弟心中满怀期待,但首批产品的销量并不如预期,甚至在经销商大会上赢得好评后,订单却迟迟未见回流。这段时间对魏氏兄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他们投入了几乎所有资金,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和员工也大力帮助,不仅为他们开展服务,甚至自己购买方便面,向亲朋好友推广。
在全体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两个月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红烧牛肉面迅速风靡全国,成为街头巷尾、办公室食堂的常见选择。康师傅不仅带来了一碗红烧牛肉面,更在中国开启了方便面市场的品质革命,改变了人们对方便面的认知。短短几年内,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不仅成为销量冠军,还成为了那个年代人们心中“面中之王”。
三、从跟随者到茶饮霸主:康师傅冰红茶的逆袭之路
康师傅成功没有止步于方便面。1997年,茶饮料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旭日升和统一等品牌先后推出了创新产品,抢占了先机。这样的背景下,康师傅决定入局,推出冰红茶。尽管康师傅入场较晚,但他们并没有急于求成。
康师傅的成功故事,可以追溯到其在方便面市场的成就。凭借多年来的渠道深耕经验,康师傅早已熟知如何将产品快速推向全国各地市场。虽然茶饮料并不是康师傅的“原创”,但他们懂得复制成功,并借此将冰红茶打造成国民级饮料。康师傅的入局从一开始就以精准的策略为基础——他们不止是要跟随行业的脚步,还想通过供应链、产品包装和市场推广,直接定义茶饮料市场的规则。
当时茶饮料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康师傅采用了“先蓄势、后发力”的策略。康师傅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生产基地,从7座增加到10座,并配套自建的物流系统,将产品快速推向小到乡村的小卖部,大到城市的超市。这让冰红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上架,消费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轻易买到一瓶冰红茶。康师傅在茶饮料领域的扩张不只是简单地增加产量,而是通过独特的产品推广和渠道布局,掌控了市场的节奏。
康师傅的“冰红茶”名字虽然看似简单,但它传递的清凉与畅快感却直击消费者的心。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这款饮料成为了消费者避暑的必备品。康师傅聪明地将“冰力十足”作为广告语,大量投放电视广告、路边海报,并与年轻偶像任贤齐等明星合作,打出“酷”文化,迅速赢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康师傅在产品包装上的创新同样值得一提。1999年,康师傅大胆推出了更大容量的PET包装冰红茶。这个容量升级不仅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也通过透明的瓶身设计增强了饮料的视觉吸引力。借助这一包装创新,康师傅成功地在茶饮料市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康师傅冰红茶以“再来一瓶”的营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凭借高达20%的中奖率,这款饮料迅速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焦点。
“再来一瓶”不仅仅是一场促销活动,更是一场抓住人心的心理战术。消费者因为一瓶饮料获得小小幸运感,再次购买的热情被不断激发。正是凭借这些看似简单却精准的营销策略,康师傅冰红茶在茶饮料领域奠定了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四、多元化扩展:顶新构建食品与零售的商业帝国
康师傅在迅速占领市场后,康师傅的母公司顶新集团也在同步进行着多元化扩展。1996年,顶新收购了德克士快餐连锁,并借此进入中国的快餐市场,成为肯德基、麦当劳的有力竞争对手。随后,康师傅在食品业务上进行更多尝试,包括糕点、饮料等领域。1998年,顶新集团更是以高价收购台湾的第二大食品集团——味全,正式进军乳制品市场,并在大陆建立了冷藏事业部。
1996年顶新集团并购了“德克士”快餐连锁品牌,正式涉足餐饮业。德克士以其独特的炸鸡风味,在中国市场上快速崛起,成为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有力竞争对手。
通过并购和内部扩展,康师傅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食品帝国,业务涵盖从方便面、饮品到餐饮、乳制品等多个领域。到2000年代初,康师傅的产品已经覆盖全国,并开始尝试进军国际市场。
近年发展更加迅猛的是全家超市,2004年,顶新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商事以及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公司(FamilyMart)共同投资,成立了广州市福满家便利店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大陆市场发展全家便利店的业务。顶新集团在这一合作中,主要负责全家便利店在中国大陆的运营与拓展。顶新集团利用其丰富的中国市场资源、强大的物流网络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大陆迅速扩展全家便利店的布局。全家便利店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北京、成都等地广泛布局。截至2023,全家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
此外,顶新旗下还有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餐饮连锁。顶新在食品与零售领域的多元化,同时也在强化着康师傅的渠道深入能力。
五、渠道为王:康师傅在中国市场构建强大的渠道网络
康师傅的成功离不开其极具优势的渠道布局。从一开始,康师傅就深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食品饮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通过覆盖广泛、深入的渠道网络将产品迅速送到消费者手中。通过精准的渠道建设,康师傅打造了一个能够触达全国的强大网络。
1997年,康师傅冰红茶推出,凭借成熟的渠道,迅速铺货全国。到2000年,康师傅在全国拥有超过10个生产基地和162条生产线,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通过布局广泛的物流体系,康师傅能够快速补充各地的库存,保持产品的市场供应。
康师傅的终端不仅多,而且扎得深。除了爱下沉乡村小卖部,康师傅还爱“往高爬”:据说到一个景区低海拔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娃哈哈、农夫山泉的产品,但是爬到山顶,就只能看到康师傅了。
到2009年,康师傅已经拥有493个营业所和79个仓库,服务于5798家经销商及72955家直营零售商。康师傅凭借这一网络,确保无论是城市超市还是乡村小卖部,都能轻松找到其产品。
康师傅通过“通路精耕”战略,将区域细分,打破传统的分销层级体系,直接与小型经销商合作,缩短供应链。根据零售商的需求,康师傅定期安排专人走访和维护店面,确保产品在货架上的zui佳位置。同时,通过高效的库存管理和物流调度,康师傅保证了快速的存货周转和及时的市场响应。
到2020年,康师傅在全国的终端零售网点已超过400万个,而同期的竞争对手如娃哈哈、达利的终端网点分别为300万左右,农夫山泉和统一则为200万左右。到2021年,康师傅(含百事可乐)以76.8万台冰柜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可口可乐的129万台。康师傅强大的渠道覆盖,不仅仅是在规模上取胜,还通过其高效的运营模式,确保了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
康师傅的渠道布局不仅帮助其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这种“渠道为王”的策略,使得康师傅在食品饮料领域长期保持统治地位,保持着市场的韧性,同样也给康师傅带来更多机遇。
六、与百事组成康百联盟、与星巴克合作
2012年,康师傅控股与百事公司与正式组成康百联盟
2011年11月4日,康师傅控股宣布将通过子公司股权与百事可乐达成合作协议。康师傅将以旗下子公司康师傅饮品9.5%的股份,换取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全部饮料装瓶业务。同时,百事的全资子公司FEB将持有康师傅饮品控股5%的股份,并获得期权,未来可以将其持股比例增至20%。
通过这一联盟,康师傅饮品成为了百事公司在华的特许经营装瓶商。康师傅负责百事在中国的碳酸饮料(如百事可乐等)、运动饮料(佳得乐)、果汁饮料(纯果乐)和瓶装水(冰纯水)的生产、销售和分销。这一合作使得百事能够依靠康师傅遍布全国的渠道和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中国饮料市场的份额。
康师傅和百事能够共享双方的品牌线和分销网络,使得新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联盟使得百事能够借助康师傅庞大的销售网络,特别是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这是当时可口可乐的弱势所在。康百联盟使得康师傅和百事的产品线得到了丰富,包括碳酸饮料、运动饮料、果汁饮料等,形成了全线软饮料生产商的格局,康师傅成为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
康师傅为百事增加了35条生产线,覆盖碳酸饮料和非碳酸饮料的生产。2021年,康师傅碳酸饮料板块的收入达到165亿元。
2015年,康师傅与星巴克合作
星巴克咖啡公司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2015年签署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星巴克将利用其在咖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品牌力量,负责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发展。康师傅则负责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通过合作,康师傅能够将其强大的生产和销售能力与星巴克的产品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新产品。康师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生产基地和成熟的分销网络,这可以确保星巴克即饮产品的快速生产和广泛分布,使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并占领市场。
康师傅通过与星巴克合作,能够在即饮咖啡和功能饮料这一高增长潜力的市场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七、逆风翻盘:康师傅从低迷到营收新高
包括外卖和即时消费崛起对方便面市场的冲击、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导致对传统油炸方便面的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了康师傅在2014至2016年间业绩连续下滑。
从2017年起,康师傅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回升。公司加大了对健康型和高端方便面产品的研发,推出了非油炸面、自热面等创新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此外,康师傅在电商平台上扩展了线上销售渠道,疫情期间线上购物需求大增为其带来了销售增长。饮品业务的出色表现,尤其是绿茶和乌龙茶的增长,也为公司整体营收贡献了很大力量。总体上康师傅的方便面业绩占比持续下降,茶饮料整体在持续上升。
康师傅在2023年营收达到了巅峰,804.18亿元人民币,方便面收益同比衰退2.84%,饮品收益同比成长5.39%。康师傅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上升0.7%至412.01亿元,方便面同比衰退1%(桶装面实现增长),茶饮依然实现了增长。在近年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新消费退热的背景下,康师傅的营收强劲与稳健,既与康师傅的品类结构优化有关系,也同样体现康师傅渠道能力的稳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