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逆势而上,业绩亮眼
2025年2月25日,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2557)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注: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在消费市场疲软、零食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实现营收71.31亿元(同比+4.79%)、净利润8.52亿元(同比+6.19%),扣非净利润增速达9.73%,展现出龙头企业穿越周期的韧性。
这份答卷不仅印证了洽洽食品“高端化+全球化”战略的有效性,更为陷入价格战的坚果行业提供了突围样本。
对于上述业绩变化,洽洽食品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度,公司始终围绕中长期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合作,拥抱创新,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公司加大渠道精耕,持续提升终端覆盖率,加大零食量贩店的合作,推进会员店等新渠道的拓展,海外市场不断突破;高端瓜子“葵珍”市场规模持续提升,风味坚果产品不断创新突破,坚果礼盒销量持续提升,实现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
二、中国炒货第一股,“瓜子大王”的发展之路
洽洽食品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99年,创始人陈先保以“煮制+牛皮纸包装”工艺颠覆传统瓜子行业,解决易霉变、易脏手的痛点,迅速占领市场。
2001年,一句“洽洽洽洽,开心果乐乐乐”的央视广告,让洽洽5年内品牌价值飙升至18.2亿元,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从此“洽洽=瓜子”的心智牢牢扎根消费者心中。
此后,洽洽食品更是通过三次跃迁,完成了从“瓜子大王”到“全球坚果龙头”的蜕变。
第一次跃迁:多元化探索与资本化(2008-2017)
2008年,洽洽开启多元化征程,推出豆类零食“怪味U”、薯片“喀吱脆”,并于2011年深交所上市,融资超10亿元,成为“中国炒货第一股”。
2013年,其通过收购江苏洽康食品60%股权跨界调味品,但坚果业务占比从不足10%稳步提升至26%,初步形成“瓜子+坚果”双轮驱动格局。
与此同时,渠道网络加速扩张,零食量贩店、电商等新渠道覆盖终端超40万家,为后续转型埋下伏笔。
第二次跃迁:战略回归与品类创新(2015-2017)
2015年,创始人陈先保重回管理层,主导BU事业部改革并推出员工激划,开启“聚焦”之路。同年,“蓝袋”风味瓜子(焦糖、山核桃等)上市,以差异化口味撬动传统产品升级。
到了2017年,“小黄袋”每日坚果横空出世,精准切入快速增长的高端坚果市场,首年销售额破10亿元,成为现象级单品。
至此,坚果业务占比突破26%,洽洽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第三次跃迁:全球化与高端化双轨突围(2018-至今)
这一阶段的洽洽食品,不仅“向内卷”,还“向外求”。
早在2018年,洽洽食品就提出“迈向全球领先坚果企业”战略,泰国工厂投产,完成全球化供应链布局,成为“中国零食品牌出海”的先行者。
到了2020年,洽洽食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推出“益生菌每日坚果”“坚果燕麦片”。2024年葵珍系列销售额同比翻倍,站稳50元价格带,高端化成效显著。
从“中国炒货第一股”到“全球坚果龙头”,洽洽食品通过“高端化+全球化”双轮战略,持续验证其抗风险能力与增长韧性。2024年的“营利双增”不仅是阶段性成果,更是其迈向“全球前三坚果企业”目标的信心注脚。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4年国内坚果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增速维持在10%-15%,但行业集中度极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与洽洽食品三家头部企业市占率均不足5%。
这种“分散化”特征在渠道端尤为明显:线上渠道前三名为三只松鼠、百草味、沃隆,占据淘宝坚果销售额的60%以上,而洽洽食品收入的大盘仍依赖线下经销商,电商增速仍然较低。
不过,洽洽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线下根基。
凭借超40万家终端网点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洽洽在KA卖场、社区团购等渠道的渗透率持续提升,零食量贩店合作门店已突破5万家。
这种“线下护城河”不仅支撑了其瓜子业务的稳定增长,也为新渠道拓展提供了底层支撑。
面对坚果赛道的结构性机遇,洽洽正通过高端化与全球化双轨战略打开增量空间。
2024年,“葵珍”系列销售额同比翻倍,成功站稳50元价格带,益生菌坚果、坚果燕麦片等健康化新品贡献率超25%,验证了其产品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洽洽食品中东首条生产线投产及东南亚市场深耕,也正推动其从“中国品牌”向“全球坚果供应商”转型。
尽管成本波动与线上转型仍需时间突破,但洽洽已展现出清晰的破局思路:通过新疆10万亩葵花籽基地保障供应链稳定性,借助柔性供应链应对渠道碎片化需求,并加速年轻化营销(如与音乐节、综艺合作)吸引Z世代消费者。
正如其在年报中所强调的——“坚持开放合作,拥抱创新”,这家老牌零食企业也正以稳健姿态迎接行业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