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冷冻食品企业的新风向
中华美食,香飘全球。速冻食品大佬们正在加速走出国门,开启海外新征程。
近日,“冻品一哥”安井食品详细介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进度。安井的国际化业务,始于2021年3月收购英国功夫食品70%股份。2023年12月,安井正式成立集团进出口部,加快推动进出口业务,现已如期开发了香港、菲律宾、澳洲、欧洲等国家海外客户。截至2023年底,安井食品境外经销商数量共226家。
发力海外业务,也为安井带来了增量。2024年一季度,安井境外收入为4108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7%。对此,安井食品称,这与其控股子公司Oriental
Food Express Limited、新柳伍、新宏业的境外业务增量有关。
不止安井,这两年,冻品企业发力海外市场,逐渐成了一股新的风潮。
2023年底,海欣食品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速冻菜肴产品的出口业务还处于早期布局阶段,不过,未来将继续探索海外市场,将布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
今年4月,千味央厨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已有产品通过进出口贸易公司销往国外,未来是否制定出海计划,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业务发展做出综合考量。
4月底,得利斯也发布公告称,拟出资5万英镑在英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正是销售预制菜产品、低温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产品以及货物进出口。
但要放眼整个速冻食品行业,前面这些企业都算动身晚的,zui早一批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之交前后,比如国联水产、思念食品等。
内卷加剧,很多传统品类发展触顶,是冻品企业争相发力海外市场的直接原因。
日前,头条君统计了14家冻品上市公司去年的业绩,其中9家净利润下滑。说到底,是因为口罩事件之后这两年,国内冻品行业持续内卷,钱越来越难赚了。
封闭环境才会觉得卷,一旦走出去,或许机会无限。
未来,出海,将是很多中国冻品企业必须考虑的战略之一。
冻品企业出海成潮,底气何在?
冷冻食品出海热潮已起,海外市场真的那么有吸引力吗?冻品企业到了海外,能站住脚吗?
一些率先走出去的“弄潮儿”,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作为赶早出海的冻品界翘楚,早在2003年,思念食品就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迈出了全球化第一步。2017年,思念食品又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生产基地,因供不应求,去年将产能规模扩至之前2倍。
如今,思念食品不仅是美国华人超市渠道的第一大品牌,还是首家进入西方主流渠道的中国速冻米面品牌。从全球范围看,思念食品已出口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终端网点40000+,覆盖全球主要华人聚集区。
先人一步进入美国市场的思念食品,已在当地华人中取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就像华人圈的一句话所说的,“美国华人三件宝——方便面、老干妈、思念水饺。”
思念食品海外业绩步步攀升,2023年,海外收入超过4亿元,且还在大幅增长。
另一个到了海外依然特别能打的品牌,是蒙牛。蒙牛旗下冰淇淋在东南亚“大杀四方”,常年占据当地销量榜第一。
2006年,蒙牛就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始布局全球。2021年3月,蒙牛收购了东南亚冰淇淋品牌艾雪,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实际情况,艾雪集团开发启动大量冰淇淋创业网点,实现全通路覆盖,全面提升艾雪冰淇淋的市场占有率。
短短几年,艾雪就成为东南亚冰淇淋行业传统渠道第一、全渠道第二的冰淇淋品牌,产品畅销印尼、菲律宾、越南、老挝等国家。
东南亚因为特殊的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接近30°C,使得“解暑利器”冰淇淋成为了全年刚需。“冰淇淋业务在东南亚市场势如破竹,艾雪稳居印尼市场份额第一。”蒙牛某高管表示,蒙牛冰淇淋中国的增长远不如在东南亚的增长那么快。
所以你看,海外市场广袤无垠,只要在国外市场上找准了位置,跟上了节拍,成长速度超越国内不是梦。
海外市场,或许比你想象的大
1、广大华人人群,成了冻品出口第一批忠实拥趸。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海外侨民数量zui多的国家,在国外约有6000万华人华侨,给冷冻食品出海带来无限潜力。
近些年火热出口的中式预制菜,无疑大部分进了海外华人的“中国胃”,而这胃口也是相当好。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数据,2023年,我国预制菜出口1732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
多家预制菜企业也披露了出口业务进展。恒兴集团水产事业部营销总监郑可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2022年恒兴水产板块销售额近28亿元,海外销售占比约三成。
国联水产方面也透露,2022年1-8月,国联水产RCEP市场预制菜销售额达1021万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一款“菠萝烤鱼预制菜”首次出口加拿大就拿下了100吨订单。
2、更大的市场藏在海外非华人人群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当然,冷冻食品出海后,华人市场能让你先立足,但真正能让品牌起飞的大市场,一定藏在占据绝对主流的非华人人群里。
在国内,人们追求新鲜,热衷烟火气,只有在不想做饭或不会做饭时才吃冷冻食品,冻品的角色本质上属于方便备餐。
但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冷冻食品就是家常便饭,基本每天必吃。据了解,美国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为90千克,欧盟为45千克,日本为20千克,而我国这一数字仅为9千克。
大多数欧美家庭都拥有大冰箱,平时会一次性买很多速冻食品囤在冰箱里,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一日三餐。正是因为这样,欧美的冷冻食品种类更多,一些受欢迎的产品销量也非常惊人。
比如雀巢的冷冻夹心三明治Hot
Pockets,一个单品的年销售额就能达到20亿美元。而这并不是个例,欧美很多冷冻单品的市场规模轻松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这对国内市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仍然以蒙牛为例,之所以能在东南亚市场业绩飞速增长,和当地巨大的消费市场有着直接关系。东南亚各国整体人口超过6.7亿,仅印尼就超过2.7亿人,人口居世界第四,其市场容量可想而知。
海外不仅市场广阔,中华美食也有很高的人气。根据调查显示,有45%的消费者表示,对中式美食有很大的兴趣,包括炒面、炒饭、预制菜等。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在海外名气和人气都很高,这是冷冻美食适合出海的大基础。企业出海后,潜心打磨渠道网络、人才储备、产品创新,未来市场规模或不可限量。
一切才刚刚开始
虽然这两年出海淘金的冻品企业越来越多,热闹非凡,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玩家海外收入占比极低,出海之路才刚刚启航。
以安井食品为例,从2021年开始,才正式将境外收入单独列入财报,该年海外业务的营收规模为0.35亿元。202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08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07.34%。2023年,安井境外收入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8%。
不过从营收规模来看,目前安井境外收入对整体营收的贡献率还不足1%。眼下,海外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安井整体业务布局的协同效果也不强,其国际化战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海欣食品,2021-2023年的境外营收分别为581.91万元、668.74万元、1093万元,总营收占比分别为0.38%、0.41%、0.64%,境外收入的贡献也相当有限。
惠发食品的境外营收2023年甚至出现了下滑,境外收入331万元,同比下降14%,对比当年19.76亿元的总营收,显得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春雪食品出海业务占比大一些,2023年境外营收5.53亿元,占总营收近20%。
这也意味着,境外布局对于国内的速冻食品企业而言,仍处在初始阶段,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未来想要真正在海外市场赚到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海外市场对所有企业都是平等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产品合适,谁都有机会。
海外市场有大机会,但肯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在目前国内残酷竞争的行业环境下,出海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项,尤其对于那些在国内市场已经过市场检验的优秀企业和产品。
文章来源于冻品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