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进入市场消费旺季以来,啤酒市场的确出现了回暖迹象。
国家统计局*新数据显示,6月中国啤酒行业产量509.2万千升,同比增长6.0%。产量连续两个月出现增长。今年5月中国啤酒产量同比增长0.7%。今年1~6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2268.6万千升,同比增长0.8%。
有分析认为,啤酒行业在经历三年深度调整后2016年下半产量下降幅度缩窄,行业出现改善、产品升级叠加消费旺季,国内啤酒上市公司盈利有望阶段性提升。从目前的消费市场看,随着几大啤酒公司产能缩减,供需已经出现改善局面,同时在精酿啤酒、个性化定制等层面也开拓了新的消费空间。
与此同时,在外部市场改善的同时,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变动、股权激励及变动等也在深度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但目前看,无论是青岛啤酒还是燕京啤酒其在股权问题上的处理都未尘埃落定。
旺季下的供需改善
产量连续两个月出现增长,是否意味着啤酒市场开始进入上行态势?
海通证券则研究认为,行业发展趋势仍需观察。2014年至2016年啤酒产量连续下降3年,下滑空间不大,或出现触底小幅回升的过程。
国产啤酒产量缓慢增长的过程中,进口啤酒却拉开了“冲刺”的架势:来自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啤酒进口量额双增,进口量2.5亿升,同比增长8.6%;进口额2.5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中国市场的进口啤酒大多来自德国、比利时等地。2011年至2016年间,啤酒进口量从64203千升快速增至646384千升,6年内翻了10倍。
现在看,目前整体的啤酒产业大环境已经处于调整阶段,进入消费旺季后,市场的供需会发生一些改善,但要说行业整体回暖显然还言过其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啤酒市场经过连续两年下滑后,市场消费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啤酒行业全年实现产量4506 万千升,同比下降0.1%,中高端餐饮消费不振和异常的气候对啤酒销售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伴随消费者对啤酒产品需求多元化带来的市场消费结构性升级,以及外资啤酒和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增加,使啤酒企业在品牌、品种和渠道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过,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是,啤酒上市公司发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国内主要啤酒企业业绩整体飘红。2017年一季度,青岛啤酒营收同比增加2.6%,净利润同比增加8.51%;燕京啤酒营收同比增加2.12%,净利润同比增加13.85%;珠江啤酒营收同比增加14.61%,净利润同比增加11.95%;重庆啤酒营收同比增加0.33%,净利润同比增加8.51%。
很显然,在面对调整的档口,各大企业纷纷进行产能减缩的同时也对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做了调整变化。
此前,燕京啤酒新任董事长赵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燕京啤酒将细分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推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做中国*好的啤酒。燕京啤酒将继续推动结构调整,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口感更出色的高端啤酒享受。
行业的大范围调整依旧在持续,对啤酒来说,高端化及个性化的市场正在形成发展,中国的啤酒市场结构也在相应得进行变化,这无疑需要国内啤酒企业尽快做出适时调整,加速产品结构升级,以应对行业形势,保持业绩的稳定。
我国啤酒行业自2014年增速出现负值以来,行业持续了为期两年多的低迷,到2016年三季度行业基本面见底,行业产量增速开始恢复同比增长。至2017年一季度啤酒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已连续两个季度得到同比改善,国金证券的观点认为,今年在行业产量大概率恢复同比正增长的大背景下,行业低价竞争趋弱、企业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将是今年啤酒行业上市公司提升盈利能力的核心推动因素。
5月进入市场消费旺季以来,啤酒市场的确出现了回暖迹象。
国家统计局*新数据显示,6月中国啤酒行业产量509.2万千升,同比增长6.0%。产量连续两个月出现增长。今年5月中国啤酒产量同比增长0.7%。今年1~6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2268.6万千升,同比增长0.8%。
有分析认为,啤酒行业在经历三年深度调整后2016年下半产量下降幅度缩窄,行业出现改善、产品升级叠加消费旺季,国内啤酒上市公司盈利有望阶段性提升。从目前的消费市场看,随着几大啤酒公司产能缩减,供需已经出现改善局面,同时在精酿啤酒、个性化定制等层面也开拓了新的消费空间。
与此同时,在外部市场改善的同时,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变动、股权激励及变动等也在深度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但目前看,无论是青岛啤酒还是燕京啤酒其在股权问题上的处理都未尘埃落定。
旺季下的供需改善
产量连续两个月出现增长,是否意味着啤酒市场开始进入上行态势?
海通证券则研究认为,行业发展趋势仍需观察。2014年至2016年啤酒产量连续下降3年,下滑空间不大,或出现触底小幅回升的过程。
国产啤酒产量缓慢增长的过程中,进口啤酒却拉开了“冲刺”的架势:来自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啤酒进口量额双增,进口量2.5亿升,同比增长8.6%;进口额2.5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中国市场的进口啤酒大多来自德国、比利时等地。2011年至2016年间,啤酒进口量从64203千升快速增至646384千升,6年内翻了10倍。
现在看,目前整体的啤酒产业大环境已经处于调整阶段,进入消费旺季后,市场的供需会发生一些改善,但要说行业整体回暖显然还言过其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啤酒市场经过连续两年下滑后,市场消费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啤酒行业全年实现产量4506 万千升,同比下降0.1%,中高端餐饮消费不振和异常的气候对啤酒销售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伴随消费者对啤酒产品需求多元化带来的市场消费结构性升级,以及外资啤酒和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增加,使啤酒企业在品牌、品种和渠道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过,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是,啤酒上市公司发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国内主要啤酒企业业绩整体飘红。2017年一季度,青岛啤酒营收同比增加2.6%,净利润同比增加8.51%;燕京啤酒营收同比增加2.12%,净利润同比增加13.85%;珠江啤酒营收同比增加14.61%,净利润同比增加11.95%;重庆啤酒营收同比增加0.33%,净利润同比增加8.51%。
很显然,在面对调整的档口,各大企业纷纷进行产能减缩的同时也对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做了调整变化。
此前,燕京啤酒新任董事长赵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燕京啤酒将细分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推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做中国*好的啤酒。燕京啤酒将继续推动结构调整,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口感更出色的高端啤酒享受。
行业的大范围调整依旧在持续,对啤酒来说,高端化及个性化的市场正在形成发展,中国的啤酒市场结构也在相应得进行变化,这无疑需要国内啤酒企业尽快做出适时调整,加速产品结构升级,以应对行业形势,保持业绩的稳定。
我国啤酒行业自2014年增速出现负值以来,行业持续了为期两年多的低迷,到2016年三季度行业基本面见底,行业产量增速开始恢复同比增长。至2017年一季度啤酒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已连续两个季度得到同比改善,国金证券的观点认为,今年在行业产量大概率恢复同比正增长的大背景下,行业低价竞争趋弱、企业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将是今年啤酒行业上市公司提升盈利能力的核心推动因素。
改革下的股权变动
有关啤酒两大巨头的股权事宜从年初就颇受关注,但现在看,一切都还存在变数。
2016年的11月3日,燕京啤酒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投资者关于“2017年公司承诺的混改和股权激励能否实现”时称,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司尚未具备实施公司业务骨干和管理层激励计划的条件,公司将在2017年6月30日前提出激励预案。
而就在“6月30日前”这个敏感时间点前一周左右,燕京啤酒突然公告称:“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因政策原因,股权激励的承诺无法履行。”
而此前,《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显示,2020年底,80%以上的北京市属国有资本将集中到公共服务、基建、民生、战略性产业等领域。规划还提出,打造10至15家国内行业**、实力强、规模大、品牌好的上市公司,每家竞争类企业至少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突出深化改革,推进企业改制上市。而在行业内,燕京啤酒是国内啤酒五强企业中**没有外资啤酒巨头背景的企业,这更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有分析曾认为,倘若燕啤通过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早先一直倾注努力的华润啤酒或有先机,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啤酒巨头以及非行业人士(可能性较小)介入的可能。需要关注的是,在6月10日,燕京已经发布公告实现了管理层的更换,在燕京啤酒集团37载的历程中,伴随企业走过34年风雨的灵魂人物李福成正式卸任。
资料显示,新任董事长赵晓东为1972年出生,是四大啤酒上市公司***中**位70后。国金证券研究认为,公司管理团队的年轻化有望给公司未来的经营管理带来更加积极的改变,由年轻化管理层主导的市场化机制有望提速且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2009年入股青岛啤酒的朝日啤酒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朝日集团”)已经聘请了大投行摩根士丹利,为其持有的近20%青岛啤酒股票寻求买家,但交易并没有*终定下。
谁会接手?华润?百威英博还是嘉士伯?亦或是新的业外投资方?可以说,不到*后盖棺定论的那一刻,谁都有可能。而一旦是业内企业接手,这也意味着竞争格局的改变,中国啤酒“3+2”的格局或许会有异动。
可以说,2017年对啤酒行业来书,也是一个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一个年份。除了青啤和燕京,珠江啤酒出现管理层人事变动、宣布定增、关闭分厂;重庆啤酒转让旗下子公司……
对国内啤酒企业而言,面对国外啤酒品牌的进*,除了产品升级之外,机制体制上的革新尤为迫切,而这种产品革新与机制体制革新,势必会带动啤酒业格局发生改变。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几大国内啤酒企业巨头之间的股权合作或将更加深入,隐形结盟区隔市场同时降低内耗会成为竞争的常态。在集中度愈加提升的基础之上,内资啤酒企业或将深度联手来对抗百威英博和嘉士伯等在高端啤酒层面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